彩天下

您现在的位置:彩天下 » 解读回应 » 政策解读 » 其他解读
文字解读:《六盘水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2-115619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22-01-18 09:48:39
文  号: 是否有效:
名  称:   文字解读:《六盘水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近日,《六盘水市“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由六盘水市应急管理局、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实施,围绕政策内容,作如下解读。

一、编制《规划》的背景依据是什么?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防震减灾法》《贵州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六盘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制定本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征求了有关部门的意见,并通过专家评审。

二、编制《规划》的基本要求和总体要求是什么?

《规划》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应急管理取得的成绩,从安全生产统计数据看:2016年至2020年连续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2020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9起、死亡42人,与2016年相比分别下降50.2%56.7%;亿元GDP死亡率下降57.5%;与“十二五”时期相比,年均较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6.7%63.2%,年均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85.7%85.3%,较大事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重特大事故基本得到有效遏制;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72.2%。从防灾减灾统计数据看:2016年至2020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879万元、22510.03万元、7278.5万元、28941.3万元、39183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分别为0.09%0.15%0.062%0.23%0.29%,均控制在1.5%的规划指标以内。

《规划》明确了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指标。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讲话精神和关于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以推进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为目的,统筹发展与安全,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防灾减灾抗灾救灾体制机制

总体目标:2025年,基本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全市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实现对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的全面有效防控与应对,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形势稳定向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较大以上事故得到有效控制,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

2035年,建立山地特色应急体系,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使应急管理成为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中,“十四五”期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有效控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4以内,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1以内,年均因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3%以内,年均每百万人口因自然灾害死亡率小于2,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小于20000人次。

三、《规划》中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规划》围绕应急体系和能力两大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八个方面具体任务。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方面探索推动园区、开发区等功能区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完善村级灾害信息员工作制度、市级自然灾害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党委政府领导责任方面。强化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强化各级政府的领导职责。理顺应急管理责任链条方面。强化部门安全监管职责,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强化属地管理。完善应急管理协同机制方面。着力于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指挥调度、应急联动、现场指挥等应急管理协同,救援队伍协同、部门协同、军地协同机制,提高先期处置效率,完善第一响应人机制等。健全应急指挥调度体系方面。推动市政府总值班室和市应急指挥中心、县级应急指挥中心三级协作机制,强化六盘水市应急指挥中心职能,建立市政府、应急系统、12345”及各重点部门“四维”应急值守备勤体系,建立市应急、消防、公安、医疗“四方联动”处置机制。

(二)坚持依法治理,强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贯彻实施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遵循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完善市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办法、市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六盘水市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推进应急管理执法改革方面。整合监管执法职责,有关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矿山、工贸、地质灾害、水旱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有关应急抢险和灾害救助、防震减灾等方面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三)突出强化事前管控,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企业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的直接承担主体。一方面细化了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职责。细化落实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应急救援“五到位”要求,建立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承诺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机制。另一方面强制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完善企业安全风险数据库、安全风险“一张图”(辖区内风险红橙黄蓝四色地图展示;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措施地图展示;应急资源地图展示等),督促企业健全完善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根据省“双重预防机制”标准规范及验收管理办法,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示范企业创建。专项整治方面。持续推进1+2+14”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高危行业企业100%建立“三张清单”(安全生产问题隐患清单、整改清单、整改责任清单)。完善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方面。开展水旱、森林火灾、气象、地震、地质灾害等主要灾种自然灾害隐患动态监测,充分利用应急广播、短信、微信、网络、移动终端APP、声讯电话、新闻媒体等多种传播方式发布预警信息。灾害风险研判评估方面。实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评估,完善自然灾害风险联合会商机制,持续推进城乡避难场所标准化建设,强化应急避难场所规范化管理和应急使用。

(四)完善灾害预警体系,增强防灾减灾抗灾能力。完善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综合运用现场巡查、传感器监测、视频监测、遥感监测等多种手段,对水旱、森林火灾、气象、地震、地质灾害等主要灾种开展自然灾害隐患动态监测。气象灾害方面。重点加强空基、天基一体化气象综合观测网建设,提高强对流天气等探测能力,有效提升气象预报预警水平。地震灾害方面。升级现有地震观测台站,优化、完善观测网络,增强测震、强震台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健全地震综合监测系统,推进前兆台网建设。地质灾害方面。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动态巡查和群测群防等措施,完成辖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设施设备安装,实现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自动化实时监测。水旱灾害方面。优化水旱灾害监测站网布局,加强城市重要防洪区、水库和灾害多发区站网建设,扩大数据采集覆盖面,提高监测水平。森林火灾方面。推进全市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努力构建地面林火远程视频监控、森林防火卡口视频监控和护林员巡山护林相结合的空、天、地、人“四位一体”全方位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体系。其次,加强灾害风险研判评估定期开展地震、城市内涝、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评估。完成首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摸清全市灾害风险隐患底数,重点区域抗灾能力情况,为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支撑。再次,强化自然灾害综合治理推进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已治理工程加固和避险移民搬迁。最后,强化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充分利用公园、广场、学校、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因地制宜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建成应急避难场所135 制定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实现对应急避难场所动态管理。

(五)加强救援力量建设,提升综合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方面。建强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推动队伍加快向“一专多能”转变,建成市、特区、区“5分钟”应急救援圈。建立区域矿山应急救援(中心)基地。利用全市矿山救援队伍资源优势,市级统筹全市救护资源,依托盘江煤电集团,推进全市16支专职矿山救援队伍整合,依托贵州盘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现有基础资源,打造贵州西南片区航空救援基地(中心)。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方面。修订《六盘水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强化1+N+X”(总体专项部门)应急预案体系框架顶层设计,构建覆盖全灾种、全过程、各行业、各层级的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方面。统筹推进市、区(特区)、乡镇三级应急物资储备网络体系建设,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严格落实总量计划。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方面。统筹应急指挥网、卫星通信网、电子政务网和互联网建设健全通信保障和通信恢复应急工作机制

(六)夯实基础基本能力,提升社会共治共享能力。基层应急能力提升方面。实施乡镇(街道)“四个一”(一个应急管理办公室、一个应急指挥中心、一支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一个综合性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建设,村(社区)防灾救灾“十个有”(组织体系、应急值守、风险地图、明白卡、小册子、宣传栏、大喇叭、报警器、避难场所、应急照明)建设,建成一批乡镇标准化应急救援站,行政村应急广播系统实现全覆盖。有序整合灾害信息员、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员队伍,全面提升网格员风险辨识、隐患排查、应急宣传、信息报告、初期应急处置等能力。应急宣传教育培训方面。依托贵州水钢技师学院(水钢高级技校),打造六盘水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综合体验馆,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技能培训、应急避难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发挥保险风险防控作用方面。研究制定有利于企业积极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政策,增强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科学性。

(七)产学研用创新驱动,提高科技装备人才支撑。积极组织院校、相关企事业单位申报应急管理课题研究项目,鼓励应急科技创新应用。推动应急(安全)产业发展方面。推动应急装备制造、大数据应急、应急战略物资、应急(安全)文化服务、急救援物资产业等产业;争取创建1个省级或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基地”。

(八)深化安全云聚通用,打造应急管理智慧大脑。在非煤矿山、危化品、烟花爆竹,规模以上冶金、有色、建材企业及其他重点行业领域推广智能化感知系统;加强车站、机场、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流量监测,强化水、电、气、交通等城市运行数据监测;推进各部门数据资源互通共享,提高信息化协作能力。

四、《规划》中的重点项目有哪些?

(一)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程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国家和贵州省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均列为重点工程。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灾害风险要素全面调查、重点隐患调查与评估、综合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灾害风险评估与制图、灾害区划和防治区划制图(配合省级),2022年完成。

(二)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依据贵州省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和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实际需求主要包括:城市地震构造环境探查、新建地震监测台站、升级改造六盘水国家地震台、建设地震前兆站、基于遥感影像和经验估计六盘水市房屋抗震设防能力初判、更新六盘水市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

(三)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工程根据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评价与管理办法和评价细则,制定创建规划或实施方案,开展第三方评价,对照评价标准和第三方评价结果查缺补漏,从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督管理、保障能力、应急救援等5个方面实施创建。积极探索建立区域性应急综合能力建设示范区综合减灾示范区力争2023年形成初步创建成果,2025年达到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标准,大力提升城市安全发展保障能力和水平。

(四)区域矿山应急救援(中心)基地该项目已纳入贵州省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是3省级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之一以政企共建的模式,利用全市矿山救援队伍资源优势,市级统筹全市救护资源,依托盘江煤电集团,推进全市16支专职矿山救援队伍整合,建立区域矿山应急救援(中心)基地。该基地集应急指挥、救援及训练、教育培训、科普宣传、航空救援、装备物资储备等功能通过该项目建设确保较大以上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得到及时有效救援处置,力争十四五期间项目投入运营使用。

(五)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建设工程支持钟山区、盘州市、六枝特区建设标准化救灾物资储备仓库,配备生活救灾物资、应急救援物资及装备。推动30乡镇救灾物资储备点建设。

(六)应急管理指挥中心提升工程按照贵州省关于应急指挥中心建设指导意见,支持县级应急指挥中心标准化建设围绕应急指挥中心应急通信力量保障、应急通信资源保障、应急指挥视频会商保障、指挥决策数据保障等任务进行建设,打造应急指挥专网、卫星通信网、无线通信网三网互补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贵州省应急管理云的基础上做好贵州省应急管理云六盘水试点项目建设,并逐步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工贸等重点领域推广。

(七)六盘水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综合体验馆项目在贵州水钢技师学院(水钢高级技校)现有培训教育资源基础上,打造六盘水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综合体验馆,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知识宣传、技能培训、应急避难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

(八)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工程根据贵州省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贵州山地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方案,全省“1+5+3+10+100”即1个林直Ⅰ型全功能直升机场(贵阳),5个林直Ⅱ型直升机起降场(遵义、铜仁、黔东南、毕节、黔西南),3个依托型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六盘水、安顺、黔南),10个野外起降点,100个应急救援起降点。在六盘水市建设1个依托型航空应急救援基地,先期建设9个直升机起降点(其中钟山区1个、盘州市2个、水城区4个、六枝特区2个)和12个森林消防直升机取水点(其中钟山区2个、盘州市2个、水城区4个、六枝特区4个)。利用盘州通用航空公司资源优势,按照平战结合、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全市各类灾害事故快速应急救援提供支撑。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相结合,推进符合条件的避难场所(面积大于2000<40m×50m>平米)兼做直升机停机坪。到2025年底,依托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成六盘水市航空救援保障基地,直升机应急救援范围覆盖全市87个乡镇(街道)、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林场、重大地质灾害点。

(九)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定期开展基层网格员知识技能培训;推进乡镇标准化应急救援(消防)站建设;推广市、区(特区)、乡应急网格化管理指挥平台;推进基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创建8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城市建成区和乡镇应急避难场所建成135处。

(十)高位监控监测预警一体化系统。先期开展试点项目建设,在平均挂载高度25米以上铁塔上加挂智能AI视频终端,对森林防火、铁路沿线非法闯入监测、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实时监控和自动分析,进行实时预警

五、如何确保《规划》的落实?

《规划》同时提出了应急体系建设发展的保障措施,明确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强化监督评估,确保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图解

上一篇:
下一篇:
English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
智能问答 常见问题 无障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