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天下

您现在的位置:彩天下 »  走进凉都 » 畅游凉都 » 凉都文化 » 三线文化
走“三线”企业 看“三线”历史 悟“三线”精神——六盘水市党史学习教育“三线”精神理论研讨会侧记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现场参观。

六盘水,因“三线”而建,因“三线”而兴。6月21日上午,弘扬“三线”精神 谱写幸福华章——六盘水市党史学习教育“三线”精神理论研讨会举行。会前,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先后来到首钢水钢(集团)公司厂史馆、轧钢厂、智慧指挥中心以及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一行人边走、边看、边听,透过影像资料、“三线”文物、现场解说等,触摸“三线”建设历史,感悟“三线”精神内涵。

素有“十里钢城”之称的首钢水钢(集团)公司是一个有着优良创业传统和深厚彩天下底蕴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前身水钢公司就是“三线”建设时期的产物。当天的第一站是首钢水钢(集团)公司厂史馆。在这里,与会嘉宾观看了纪录片《三线精神映钢城》、听取了首钢水钢(集团)公司沙盘导视图的详细讲解,并逐一参观了五个展区。自1966年建厂,从筚路蓝缕的创业,到千难万阻的扩建,再到破茧重生、扬帆出海,这个“三线”企业50多年来的奋斗足迹让参观人员感慨不已。

第一次来到首钢水钢(集团)公司参观的省社科联一级调研员杨俊,一直不停地用手机拍照。通过参观,杨俊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史和背后的故事,了解了在那样的时期,有一群人为了国家的发展,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代召唤,在艰苦的条件下投入到建设和生产中。杨俊表示,无论是“三线”精神的内涵还是为国情怀,都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走进首钢水钢(集团)公司轧钢厂作业区,红光闪耀、机声尖啸、热浪滚滚……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令大家纷纷驻足拍摄,记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轧事业部是水钢主体生产单位,于2018年3月由原炼钢厂和轧钢厂整合成立,负责炼钢、轧钢两大工序生产,现有三条棒材和一条高速线材生产线,年设计产能350万吨钢坯,330万吨钢材。当天参观的三棒生产线,于2011年5月建成投产,设计产能100万吨/年。

“在那个时代,‘三线’建设者排除万难、艰苦奋斗,在思想上勇于创新,把‘三线’精神落实到了每一项工作中。”水城区委宣传部部长杜薇表示,通过参观,深刻地感受到“三线”企业工人传承下来的这些精神十分宝贵,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这些精神食粮转换成工作动力,为推动我们生活的这片热土更好发展贡献力量。

从生产一线到经营生产系统的指挥中枢——首钢水钢(集团)公司智慧指挥中心,信息化、智能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只见一块数字大屏立在正中间,各地工作场景、各种数据均展示在大屏上;三排控制电脑一字排开,工作人员快速处理着一个个数据,并根据实时情况下达工作指令。据介绍,智慧指挥中心集通信、指挥、控制、信息为一体,主要包括生产调度指挥等五大系统,企业连续化生产组织及控制的全面掌控和覆盖在这里得以实现。

“看到比较先进的生产工艺,我感到企业发展得很不错。”来自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二总队的吕勇说。

当天的最后一站是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在这里,“三线”建设时期的那些人和事跨越时空而来,一一生动地展现在大家眼前。看到钢铁架、铁轨、挖掘头、旧雨鞋、破棉衣、“运煤巷道”、“干打垒”等“老物件”,听到讲解员讲述一个个扣人心弦的“三线”建设故事,盘江精煤股份公司党史学习教育专班的王忠江触景生情,作为“三线”企业现在的一员,他再次体会到老“三线”人创业的艰辛。“盘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现在,离不开老一辈‘三线’人的艰苦奋斗,今天我们更要进一步弘扬好‘三线’精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他说。

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的建立,对弘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发挥了积极作用。参观结束后,水城区委党校高级讲师史中表示,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总体展现了六盘水“三线”建设时期企业、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情况,参观后让人深受启发,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将继承和发扬好“三线”精神,让“三线”精神在新时代薪火相传。(记者 严显艳 杨 琳 乌蒙新报记者 赵 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English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
智能问答 常见问题 无障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