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天下

您现在的位置:彩天下 »  走进凉都 » 畅游凉都 » 凉都文化 » 三线文化
“三线”记忆 燃情岁月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三线”建设者使用的采掘工具。

老式唱片机。

红军长征路线图。

红军长征时使用的钱币及物品。

□记者 邹弘毅 周学辉

在水城古镇里,有一座安静、不同于周遭喧嚣的四合院,凉都曾扬展藏馆就坐落在这院子里。我市民间收藏家曾扬花了40余年的时间,收藏了各类藏品,以公益性质向社会开放,讲述着古镇的故事,诉说着“三线”情怀,传承“三线”精神。

近日,记者跟随着民间收藏家曾扬的脚步,来到了凉都曾扬展藏馆。徐徐推开大门,信件、手稿、老照片、器物等各类“红色”收藏品展现在记者眼前,饱含“历史”情怀的院落里记载了凉都这个继承发扬红色文化的年轻城市一步步走来的印记。展藏馆展区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荷城记忆,该展区有八个展柜和清末以来老百姓使用的部分老家具,展柜里放着的老物件,有古镇自清末至民国以来老百姓留下来的照片、信件、绣品、生活用品、劳动工具等器物。第二板块:“三线”情怀,该展区展示了“三线”建设时期有代表性的劳动工具、文献资料、老照片,生活用具等。第三板块:红色印象,凉都是一个继承发扬红色文化的年轻城市,该展区的红色藏品为你讲述一个个革命斗争的故事。

“这可是‘三线’建设时期,铁道兵第五师23团建设梅花山隧道时,所使用的一部军用发报机,作用就是能在深山里面通讯联络。”曾扬介绍,因为当时梅花山隧道是从两头往中间打,发报机成了大山两边联系必不可少的“关键武器”。

“三线”建设时期开始修建贵昆铁路,然而全长3968米的梅花山隧道,成了当时的“拦路虎”。曾扬说,当时施工难度相当大,地质结构复杂,又是西南地区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下面有溶洞、地下水、煤层,在修建过程中曾牺牲了40多名铁道兵部队的战士。

也许很多00后、90后、乃至80后在“三线”精神展厅内会感到陌生,但是来到“三线人家”展厅,就会发现很多都是我们小时候就熟悉的东西,老式的电话机、电视、斗柜、樟木箱以及上世纪70年代计划经济的产物“三转一响”,一下子就把思绪带回了遥远的记忆。

曾扬说:“这里的每一个物件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印证着那个时代的人生活的点滴,这些都足以让亲眼目睹了父辈们‘战天斗地’建设祖国大西南的‘三线”后代们心存激昂、满怀敬意。”

对于曾扬而言,这些东西并不只是一个收藏品,而是历史的见证物,也是一份永不消逝的“记忆”。

凉都曾扬展藏馆将遵循“秉承文化、不忘初心,讲述故事、记住乡愁”的宗旨,免费向市民开放参观,为水城古镇的文化传播添砖加瓦,用行动传承“三线”精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English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
智能问答 常见问题 无障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