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天下

您现在的位置:彩天下 »  走进凉都 » 畅游凉都 » 凉都文化 » 风土人情
扒瓦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胡春文

  扒瓦桥因其垮塌而更闻名。
  1991年7月3日,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无情地冲毁了扒瓦桥。为此,人们在叹息、议论和追忆,追忆它的可贵,它的价值。
  “扒瓦”一词是古彝语。这一地名的起源,要追溯到很久以前。
   水城建制(1732年4月15日)之前即有扒瓦。据有关史籍载:水西安氏之始祖为;蜀汉(220年—263年)时人济济火。因其辅佐诸葛亮南征有功而准予世袭。济济火家族世居今云南省东川市一带,以后,其领地不断扩大,大致到隋唐时期,水西已属其领地了。济济火二十一世孙纳阿纵分驻扒瓦,世人因此而以扒瓦家称之。“扒瓦”一名在公元640年始见于史籍,距今已1350年。扒瓦一带作为纳阿纵的领地,是一级少数民族政权。需要同外界发生联系,进行各方面的交往,有时也不免要同外族(当时主要是僚人,现仡佬族的先民)发生战争。但是,三岔河(隋唐时称延江)的阻隔,必然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可以推想,在三岔河上架藤索桥和大板桥极有可能在唐代或更早的时期已经开始了,但要建石拱桥在当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至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曾大批移民至西南云贵。先进的汉文化技术随之而来,给落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注入了活力,扒瓦自然也不会例外。明代,因战略和盐运需要,依靠川黔西部驿道。扒瓦有石拱桥的历史,大致始于这一时期,这一点是可信的。
  扒瓦桥始建年代未见史载,《重修扒瓦石桥记》也无记录。只曰:“于是年(指清道光二十一年)秋七月兴工,越明年(清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夏五月告竣。重整波岸,改增桥级。卑急流不至澎湃,步履得以从容。”由此可知,1991年7月3日遭洪水冲毁的扒瓦石拱桥是清道光二十一年即1841年所重建。同时也得知,早在1841年以前就已经有另一座石拱桥(1841年所建扒瓦桥的前身)存在了。
  “岁辛丑(道光二十一年即1841年)夏涨奔腾扒瓦河,桥将记”(《重修扒瓦石桥记》)。这一简述记载,在150多年前之夏,三岔河发生一次大洪水,桥虽然没有当即被冲垮。但有随时垮塌的危险,当年即得到重修,足见其重要性。
  扒瓦桥是水城县境内规模最大、跨度最长,相对来说也是年代较早的石拱桥。它是唯一被公布为六盘水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桥梁。扒瓦桥为单孔大跨度石拱。跨度16.63米,全长54.63米,宽7.5米,一般水位时,桥面距水面高度为12米。桥两侧有石桥栏。桥北面西侧立有四棱桥记碑一通。南桥堍26级,北桥堍24级。在水城县境内众多清代的大小石拱桥中,扒瓦石拱桥以其规模宏大,建筑工艺水平高,重要的战略要冲和重要的通商孔道而驰名省内。
  如今,古老的扒瓦桥,结束了它一百五十年的辉煌,但它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记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English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
智能问答 常见问题 无障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