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天下

您现在的位置:彩天下 »  走进凉都 » 畅游凉都 » 凉都文化 » 风土人情
九十四,一个遗存时代记忆的地方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曾经繁华的九十四


“九十四”,煤炭工业部第九十四工程处指挥部所在地的简称。它与其他工程处不一样,它并不是从外地成建制调到水城支援三线建设的队伍,而是一支在水城组建的队伍;在《水矿志》中,它出现的频率非常低,仅有那么三五次;在百度搜索中,有关它的记录也是寥寥数笔;它从诞生到撤销,仅仅只有二十余个春秋;在六盘水市区的老百姓心中,它也是六盘水众多数字地名中的普通一员……但它却在六盘水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者  赵庆常

九十四,诞生于三线建设时期

提及“九十四”,不少六盘水人都知道它是煤炭工业部第九十四工程处指挥部所在地的简称。它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附近有动物园,交通方便,但很少有人知道它诞生的故事。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水城的三线建设拉开序幕之后,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三线建设大军似一股洪流,涌向了六盘水,投身到火热的三线建设当中,一时间,来自煤炭部的工程处纷纷成建制地调迁到水城矿区,担负各个矿井的建设。1965年,根据煤炭部、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相继作出各基建工程处统一编号的文件指示,水城矿区筑路队定名为煤炭部第九十四工程队。

1966年3月18日,煤炭部第九十四工程队的队伍得到了补充壮大,水城矿区指挥部将来自水城矿区指挥部、划转的毕节地区公路工程指挥部、省桥梁工程三队、省公路工程四队的400名建设者组建成立新的煤炭部第九十四工程处,以德坞汽车队基地为工程处指挥部的驻地,主要担任矿区主要公路和铁路专用线的施工任务。九十四工程处的指挥部也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九十四”。

从此,九十四工程处的建设者们,头顶青天,脚踏稀泥,平整场地,搭盖住房、伙房,点蜡烛、吃杂粮,日夜战斗在工地。即便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矿区建设受到了极大冲击的情况下,他们仍默默坚守在工作岗位,发扬煤炭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和三线建设者艰苦创业的精神,处处展现了工作不计时间,劳动不计报酬,轻伤不下火线的动人景象。

1966年,由九十四工程处负责施工的老鹰山选煤厂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这条专线全长5.429公里,历时三年后修建竣工;周家湾矿井装车线也是由九十四工程处负责建设;1973年,煤炭部第三十七工程处调离水城矿区后,九十四工程处承担了水城矿务局机电修配厂的厂房建筑工程……

时光荏冉,岁月如梭,历史的年轮驶进了1979年。这一年,对于九十四工程处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的6月1日,贵州省煤管局下发《关于各工程处领导关系管理体制》的通知,决定将九十四工程处划归省煤炭基本建设局领导。

根据《水矿志》的记载,1986年11月,九十四工程处与六十四工程处划归水城矿务局统一管理,工程处的建设者们又回到了水城矿务局工作。

1987年,九十四工程处与建安工程处合并为水城矿务局建安公司。自此以后,九十四工程处的番号取消了。

从此以后,九十四工程处渐渐地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但它却名垂青史,“九十四”这个地名也一直被人们记住并沿用至今。

九十四的历史,让人羡慕不已

八十年代初的六盘水市中心,一个城区面积不足4平方公里、分布零散、人口仅5万人的小城,而坐落于城市西北端的“九十四”正处于鼎盛时期,因此,它是市区功能完善、人口密集的几个小区之一。

都说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历史的沧桑被建筑默默地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通过建筑更确切地认知历史,回顾历史,从而认知整个城市。九十四工程处撤销了,但它却留下了一段记忆,一幢幢富有年代气息的建筑物、一棵树、一扇窗、一个花坛,甚至是一片残存的围墙,都能让你触摸到“九十四”遗存下的一份记忆。

如今,“九十四”的老建筑或因城市建设需求,或是被拆除,或是改做它用,或是已经进行棚户区改造,高楼拔地而起。但走在残存的建筑物之间,站在成荫的绿树下,好像站在了时光隧道的入口,历史深处的记忆画卷由此徐徐展开,让你看到了鼎盛时期“九十四”的热闹景象:白天,小区街道上人流熙攘;夜间,灯火通明,犹如夜色中的一颗明珠,熠熠生辉。

因此,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能进九十四工程处工作是不少年轻人的梦想。若不能进去,哪怕有亲戚在这个单位工作,或是住在“九十四”,也是一件非常令人羡慕的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刘先生是德坞师范学校(如今的进修学校)的一名学生。假期回家时,需到建设路乘坐班车,“当时,家庭条件不好,只能从德坞走路到建设路。”刘先生回忆道,当时,他与另外一名同学结伴而行。回家的班车是早晨六点半发车,由于没有手表不知道具体时间,为了不耽误赶车,两人就估摸着天刚蒙蒙亮就从学校出发。

当时的德坞镇,还是一片农田,成片成片的包谷地,人烟稀少,“走了好久,都觉得好奇怪,这天怎么老是不亮呢?”刘先生觉得很奇怪,又困又累的他们走到“九十四”时,天色依旧暗沉,而此时的“九十四”却灯火通明,疲劳的刘先生感慨:“当时就想要是有亲戚家在这里多好啊!”这样,他们就可以去亲戚家睡一觉,然后再去汽车站也不迟,“记得当时班上有个乡下的同学说,他家有亲戚在九十四上班,这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我们有个小学同学的哥哥就在九十四上班,也住在九十四。”家住公园里的赵音书说,当时,这位同学还特意带班上的同学去参观他哥哥家,“当时已经不住筒子楼了,住的是家属楼,相当于现在的小户型!屋内根据功能不同分为厕所、厨房、客厅、卧室。仅是厕所搬进家这点就让人羡慕了!”赵音书说,那时班上的许多同学家的厕所,或是农村的茅厕,或是筒子楼的大公共厕所,“一家人单独使用一个厕所,哪个不羡慕啊?”

时境变迁,当年灯光璀璨的“九十四”,已经随着城市经济建设发展而没落,成为一段历史。

附近的清碧公园曾是市区唯一一座公园

提及“九十四”,不得不说说对面的清碧公园,这个当年红极一时的公园。

在许多老水城人的记忆中,清碧公园原为一个天然水塘,“季节性水塘,只有雨水季节才有水!”在市民王国芬的记忆中,就是这样一湾水塘,却也是当地人心中的一个梦魇,“每年都有人掉进这个水塘被淹死!”

1986年,市政府在此修建公园。由于北面有一条山脉为屏障,山上突起8座喀斯特地貌小青山,将公园侧抱。山青水绿,因此得名清碧公园。当时的设计者们将这个天然水塘修筑为一海星形小湖,绕湖畔铺筑石块和水泥砖游道。湖周围园区,由一条条林带隔成一块块小林园,湖边有凉亭。一条湖上游道,从东北岸经湖上两亭穿西南岸。东北段为曲桥、西南段凸起一座拱桥,名“碧波桥”,游船穿渡于桥孔之下。湖心左,建一黄色琉璃方亭,独居湖水中,亭四周培有绿圃,湖四周大小不一之荷叶形踏墩供通过水面,名荷花池。园内有小林园、盆景园、游乐园、设有娱乐厅、音乐厅等。公园集山、水、林、园、亭、道为一体,青、红、紫、黄、绿交辉,飘香映碧,凉爽宜人,堪称闹市中的一片“水地绿洲”。

就是这样一个占地面积仅有98亩地的公园,曾经可是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唯一的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必选之地。逢年过节,清碧公园里更是人山人海,好不热闹。

“小时候,清碧公园是我们春游的首选之地。”市民赵女士说,“这是市区唯一的一个公园,交通方便!上小学时,每年春游,都会带着班上的同学们去清碧公园游玩。”赵女士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清碧公园内游乐园的儿童设施完备,孩子们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

“当时,公园里还有舞厅,可以唱卡拉OK,很多年轻人都喜欢去那里唱歌跳舞,人气特别旺!”曾住在面粉厂的王女士说,当时请朋友去清碧公园跳舞唱歌,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要早点去,晚了没位置,特别是周末的时候。”

清碧公园与“九十四”一样,见证了六盘水的发展变化,它们曾为六盘水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如今,红极一时的“九十四”、清碧公园早已物是人非:“九十四”正在进行棚户区改造,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将重拾当年的辉煌;清碧公园已经华丽转身,改建为六盘水动物园,老虎、狮子、蟒蛇等动物的入住,让清碧公园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新增的旋转木马、过山车、海盗船、云霄飞车等游乐项目,让它再次成为 孩子成长的“人间天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English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
智能问答 常见问题 无障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