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天下

六盘水农业产业发展优势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十八大以来,六盘水依靠得天独厚的先天和后天优势,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迈上了健康发展“快车道”,其生产、产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产业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2020 年全市一产增加值170.79 亿元,是2015 年109.35 亿元的1.56 倍,年均增长6.3%;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4 元,是2015 年7522 元的1.6 倍,年均增长9.8%。粮食总产量65.67 万吨,肉类产量14.17 万吨。

区位优势显著。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地处乌蒙腹地,号称“西南锁钥”。距离川、渝、滇、桂五省(市)400-500 公里,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素有“四省立交桥”之称。优越的区位条件,为六盘水市农特产品“走出去”风行天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为巩固脱贫攻坚基础,六盘水持续加大以交通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制村通畅率达到100%,30户以上村民组100%通硬化路,在广大农村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同时六盘水市是第一个西部县县通高速和县县通高铁的地级市,交通瓶颈的打破,使得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为六盘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强劲动能。

气候优势独特。从海拔586   米的“夜郎故地”牂牁江,到海拔2900.6 米的“贵州屋脊”韭菜坪,六盘水市海拔高差达2314 米,造就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早秋迟、雨热同季的多样化立体气候, 年平均气温15℃,夏季平均气温19.7℃,冬季平均气温3℃。气候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是全国唯一以气候特征命名的城市。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造就了丰富的植被资源,境内现有种子植物162 科614 属1700余种,有红豆杉、银杏、珙桐、水杉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0种,有西康玉兰、香果树、鹅掌楸、十齿花、伞花木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5 种。同时依靠冷凉气候优势,成为反季节食用菌、早春茶、冷凉蔬菜等农产品生长的绝佳之地。

资源优势突出。六盘水境内层峦叠嶂,喀斯特地貌典型,形成的环山盆地、丘陵坡地成为天然的病虫害缓冲区,为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提供了天然理想场所,孕育了“中国凉都”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农产品外形、口感和内在品质都具有独特性,让“绿色、生态、健康”成为六盘水农产品品牌的重要基因。域内土壤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四季繁花似锦、瓜果飘香,涌现出了“弥你红”红心猕猴桃、早春茶、牛场辣椒、保田生姜、水城小黄姜等特色农产品,先后荣获世界古银杏之乡、中国红豆杉之乡、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中国野生刺梨之乡的殊荣。盘州刺梨、水城绿茶、水城猕猴桃等获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称号。

组织优势彰显。六盘水市委市政府将现代农业发展放在战略位置,对猕猴桃、刺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十大重点发展产业, 分别组建专班,每一个专班由一位市领导牵头推动,形成了“专班化跟进、专职化负责、专业化提升”的高位推动格局,有力有序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成功打造“凉都弥你红”系列猕猴桃产品、“凉都水城春”系列富硒茶、“刺力王”“初好”“天刺力”系列刺梨产品、“盘县火腿”等一批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名特优品牌农产品。涌现出了入选贵州省农产品(食品)高成长企业培育名单的贵州宏财聚农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目前,全市共引进和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266 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 1 家,省级龙头企业 98家)。全国500 强合作社5 个,国家级示范社15 个,省级示范社53个。发展家庭农场665 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6 家,盘州市成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地区推进试点单位等。

产业优势雄厚。坚持走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左右,其中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全省第一,刺梨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拥有水城百里猕猴桃产业带、盘州两高沿线刺梨产业带、六六高速六枝猕猴桃产业带等万亩以上产业基地15 个、千亩以上282 个。盘州刺梨、水城红心猕猴桃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猕猴桃全产业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项目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通报表扬。以猕猴桃为主打的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全省3 个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之一,建成省级农业园区32个,其中引领型园区13个。六枝特区生态屠宰科技产业园、水城区中心屠宰场、钟山区搏新牧业肉牛(羊)屠宰加工厂等畜牧屠宰相继建成投产,屠宰环节自动化、机械化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水城县入选全省肉羊产业和食用菌重点县。推进“二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17  个,有机农产品认证34  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10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称号6个。

改革优势明显。探索推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改革,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通过“三变” 机制,激活了农村资源资产,构建了利益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成果。“三变”改革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腰带”。“三变”已先后8次写入中央文件,荣获2016年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2018 中国三农“十大创新典型”,入选2017 年全国精准扶贫10佳典型经验、2018 年全国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目前全市承包地入股面积达200.13万亩,占总面积的43.79%,共整合14.95亿元财政资金撬动105.75  亿元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三变”改革,带动55.69 万户农户入股变为股东,户均保底收入1127 元、户均入股收入584元。有效了解决了双层经营体制“分得充分、统得不够”的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English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
智能问答 常见问题 无障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