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天下

中共六盘水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奋力在新征程上书写六盘水新的优异答卷的实施意见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2021年5月24日中国共产党六盘水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十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奋力在新征程上书写六盘水新的优异答卷,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切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统领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关心贵州工作,多次亲临贵州视察指导,多次对贵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贵州视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对贵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开启新征程、开创新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对全面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作出系统部署,为我们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抓“四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划出了重点。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感恩上动真情、在学习上下苦功、在领悟上出实招、在力行上见成效,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1. 深刻认识重大意义。在春节来临的喜庆时刻、在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的重大时刻、在“十四五”开局的关键时刻、在建党100周年即将到来的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时机特别重要、主题非常鲜明、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其深远,是贵州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博大精深,充满了辩证思维和系统观念,是六盘水当前和今后发展的总遵循、总纲领、总指针。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的重大现实意义、深远历史意义和长远指导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上来,扎扎实实把六盘水的事情办好,让省委放心、让全市人民群众满意。

2. 深切领悟精神实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贵州发展的总体要求,明确了五项重点任务,赋予了贵州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新目标新定位,与历次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为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要深切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牢牢把握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的总要求,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一贯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最新要求,推动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毫不动摇加强党的建设的最严要求,紧扣五项重点任务,整体理解把握,系统谋划推进,全面贯彻落实,不断开创六盘水各项工作新局面。

3.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是检验政治站位、政治方向、政治担当的重要标尺。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与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相结合,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对六盘水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与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相结合,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原原本本学、持续跟进学、联系实际学,做到融会贯通、知行合一,切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统领发展。要持续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传递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发自内心的感恩党、感恩党中央、感恩总书记,不断增强“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4. 深化落实确保实效。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是最重要的政令、最根本的纪律,必须做到工作以此指导,举措以此制定,问题以此处理,成效以此检验。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觉把六盘水发展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去审视谋划,确保全面、准确、系统地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位。要强化政治担当,保持奋发进取、迎难而上、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良好精神状态,以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真正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实际成效。要落实政治责任,更加注重苦干实干,在对标对表中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一条条深化细化、一件件细照笃行,结合实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具体化、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成绩。

二、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面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明确要求、细化目标

5. 明确总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一二三四”和市委“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以幸福六盘水愿景凝聚人心,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把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目标,把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在践行“两个维护”、围绕“四新”抓“四化”、创造高品质生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从严治党上交出新的优异答卷,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6. 细化具体目标。坚持目标引领,增强工作预期,围绕“四新”“四化”努力打造一批突破性标志性成果,到2025年幸福六盘水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转型升级取得新的重大突破、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区域竞争力得到新的重大提升。

——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发展路径,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在“两手抓、两促进”转型发展上闯新路,推动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力争示范区建设考核评估综合排名保持在全国前15位,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为全省在大保护、大开发、高质量发展上闯新路作贡献。

——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产业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保持致贫返贫人口动态清零,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为全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乡村产业、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开新局作贡献。

——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加快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快速扩大物联网产业规模,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大数据与工业融合发展指数达到45以上,为全省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上抢新机作贡献。

——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深入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广生态文明的生活理念,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实现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以上,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5%以上,为全省在巩固提升优良生态环境质量、形成绿色发展新格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出新绩作贡献。

7. 把握基本原则。实现“四新”主目标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的意识,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转型引领、彰显特色。把转型升级作为推进“四新”“四化”的主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以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带动城市、社会民生和生态等各领域全面转型,着力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走具有六盘水特色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更好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推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改革开放创新,着力破除制约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应对各种内外部风险挑战,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对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高水平环境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切实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六盘水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坚持人民至上、共同富裕。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依靠人民推进“四新”“四化”,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四新”“四化”,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注重各项工作、各种要素的关联性,善于弹“钢琴”、转“盘子”,推动各环节各方面协同发力、形成合力。

三、全力以赴推进转型升级,围绕“四新”抓“四化”加快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

坚持把“四化”建设作为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闯新路上的最主要标志性任务,以高质量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牵引和突破口,加快推动“四化”协调发展、齐头并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

8.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大突破。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持续推动“两手抓、两促进”取得新成效。

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狠抓结构优化攻坚,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坚持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深入实施“12233”基础能源产业振兴行动,继续推进所有制结构、产业集中度、生产技术结构“三个优化”,推动煤炭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大力发展水、火、风、光、气、热、锂、氢八大能源,全力推进火电扩容提质,加快全省氢能产业发展示范市建设,积极培育锂电新能源产业,推动煤层气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电力多元协同发展,推进百万级光伏基地建设,积极稳妥、科学有序发展风能发电、瓦斯发电、垃圾发电等,打造综合能源基地。深化落实能源工业运行新机制,推进电力输出通道建设,推动电力产业提质增效。支持首钢水钢集团推进智能制造,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实现钢铁主业与多元产业“两翼齐飞”。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和新型建筑建材产业。狠抓产业建链攻坚,聚焦能源及能源化工两个市级首位产业和七大产业板块,进一步统筹建立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大力培育引进“链主”企业,集群化发展关联产业,延伸发展配套产业,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突出抓好煤焦化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做大做强。狠抓项目建设攻坚,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行动,每年谋划储备重大工业项目100个以上,七大产业板块每年各启动实施5个左右新项目,推动实现项目数量、建设质量、投资总量“三量齐升”。

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聚焦首位产业优化功能定位,深入开展首位产业培育提升行动,推动各类园区分类分层分级错位发展首位产业。加快制定实施推进企业上市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支持首位产业头部企业做大做强。聚焦基础设施增强承载能力,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聚焦服务平台强化功能配套,推动科技创新、物流服务、金融支撑、人力资源、生活服务等平台提质增效。聚焦集约高效提升产出效益,推行“要素跟着项目走”和“以亩产论英雄”机制,推动低产低效企业逐步退出园区,推动土地、厂房等挖潜增效。聚焦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理顺和优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快破解园区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

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聚焦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攻关,加大市级财政科技专项经费投入,推动铝、锰、玄武岩等资源精深加工和煤机生产、智能采掘等领域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实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倍增计划,加强与中科院、中国科大、大连化物所等单位的创新合作,提升科技创新承载能力。完善“政产学研用金”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扶持计划,深入开展“千企面对面”科技服务行动,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联合,实施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推动科研成果加快转化应用。深化科技金融改革,推广科技银行试点。全方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破除限制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不合理准入门槛。加快推动六盘水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打造全市创新发展高地。

9.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镇大提升。坚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走出一条“三地同城、城乡融合、产城互动、生态宜居”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做大城镇规模。围绕市中心城区建成100万人口的Ⅱ型大城市,盘州城区建成50万以上人口的中等城市,六枝城区建成25万人口的Ⅰ型小城市目标,深化“市中心城区—六枝—盘州”和“钟山—水城—高新区”两个“三地同城化”发展战略,推动“一主两副”三中心齐头并进,努力打造辐射相邻地区区域中心城市,成为贵州西部新的经济增长极。支持水城打造美丽东城区,盘州打造“贵昆经济走廊”中心支点城市,六枝打造“黔中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实施山地特色小(城)镇建设和培育工程,加快推进水城—盘州黔边城镇带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绿色和文化小镇。

做优城镇品质。坚持以基础设施为“骨架”、以公共服务为“血肉”、以城市文化为“灵魂”,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管、运”一体化推进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棚户区、背街小巷“三改”专项行动。高质量加快推进六盘水火车站片区规划建设,启动鱼塘片区建设。加大赫章至六盘水、纳雍至晴隆、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力度,大力推动六威昭城际铁路、玉普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打通与周边地区的快速通道,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力。配套完善城市道路、管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具备条件的公共场所和住宅小区建设集中供热设施,加快打造南方地区集中供热试点城市。加大工业遗产保护力度,推动“工业锈带”变“城市秀带”。突出抓好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城市吸引力。加大城市综合环境整治,全面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提升治理水平。加快构建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实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新增人口优先享受保障性租赁住房或长租房政策,解决好新市民、低收入和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落实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政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红色革命精神、“三线”精神、“三变”精神为核心,深入挖掘、提炼和塑造六盘水城市精神,建设和谐社区、活力社区,打造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共同家园。

做强城镇经济。加快发展城镇服务经济,大力推动城镇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健康养老、会展等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城镇消费经济,改造提升和培育发展一批步行街、商业综合体和文旅消费聚集区。大力发展城镇创新经济,建设更多“双创”基地。

10.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大发展。坚持把农业现代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持续推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制止和纠正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稳定粮食市场供应。

大力推进以“凉都三宝”为重点的十大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猕猴桃“吨产园”、茶叶“万元田”和刺梨“千斤园”建设行动,示范带动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提高亩产水平和产品品质。充分发挥森林资源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壮大林下经济。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和品牌强农战略,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加快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加大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的培育力度,增强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追溯体系、执法体系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保障体系,健全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大力开展农产品“七进”行动。

持续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进种业创新,破解良种、良法、良技等重大问题。推广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组合式山地农业机具,拓展农业物联网应用覆盖面,提升农业园区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强化农业辅导员精准服务。继续开展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更加注重培训质量效益,加快培养一批知识型、创新型、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职业经纪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

11. 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实现旅游大提质。坚持把旅游产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以全域旅游为方向,以丰富业态为重点,以融合发展为路径,进一步突出地域特色,发挥气候、生态等优势,持续提升“康养胜地·中国凉都”“南国冰雪城·贵州六盘水”旅游品牌影响力,加快建设国际一流避暑度假和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市域一体化推进全域旅游,实施全域旅游总体布局优化行动,推动区域资源有机整合,实现旅游资源全方位、系统化优化提升。推进旅游公路体系建设,加快旅游景区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构面,打造提升一批精品旅游路线,推动构建“快进慢游”的全域旅游格局。全力盘活旅游资源,积极引进优强企业参与景区经营管理,提升景区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扶持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健全完善全域全季旅游产品体系,发展一批山地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提高旅游产业竞争力。大力推进“旅游+”“+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工旅融合、康旅融合、体旅融合。全面提升旅游设施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标准化水平,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深入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

12.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现大数据与实体经济大融合。把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以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为重点,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取得新突破。推进工业物联网建设,依托煤矿智能机械化改造,大力发展矿山传感器和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补齐延长物联网矿用终端设备产业链。大力推进智慧工厂建设,重点推进水钢智能工厂项目。大力推进智慧矿山建设,加快推动山脚树煤矿等5G+智能矿山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推动有条件的景区、度假区、游客集散中心实现5G全覆盖,推广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在有条件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广物联网技术运用,打造一批规模化农业物联网基地。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扩大物联网在环卫、公共安全、灾害预警、市政管理、人防、消防等重点领域应用,以大数据融合创新运用赋能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依托“一云一网一平台”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水平,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13.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加强易返贫致贫人口常态化监测,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大排查,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突出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有效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探索建立结对帮扶干部与脱贫户常态化联络走访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持续抓好就业、县域经济、公共服务、社区稳定、社会融入等重点工作,完善提升“五个体系”和“两个社区”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优化公益性岗位管理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加快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等方面短板,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探索创新同中山市的多元协作机制,深化拓展同大连市的新型合作关系,用好定点扶贫和社会帮扶等各方帮扶资源。

14. 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分级分类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推进盘州市、钟山区引领示范县建设,六枝特区重点推进县建设,水城区夯实基础县建设。围绕破解乡村人才吸引难、环境整治难、群众组织难“三难”,探索建立人才、企业等参与乡村振兴的平台和机制,鼓励引导能人回乡、企业下乡、科技强乡、人才兴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深化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三变”经营主体培育壮大行动,不断完善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体制机制。围绕促进城乡产业、服务、规划“三融”,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新产品新业态,引导城市资源参与发展乡村产业,与时俱进打造“三变”改革升级版,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盘州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积极推进城乡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向广大农村延伸。统筹推进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乡镇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实现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联动发展。围绕把农村建成幸福家园、美丽乐园、丰收田园“三园”,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乡村规划,落实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机制,逐步推进宜居农房建设试点,打造一批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

15.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深入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振兴计划。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驻村帮扶推进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助力乡村振兴。

五、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快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实现质变,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16.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修复,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深入推进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筑牢长江、珠江“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持续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加强采煤沉陷区治理,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突出抓好北盘江、三岔河等重要流域、重点河湖、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加快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开展长江经济带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抓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河(湖)长制,全面推行林长制。

17.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实施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深入推进“双十工程”。狠抓固体废弃物治理攻坚,持续开展工业尾矿库、工业渣场综合整治,创新粉煤灰、煤矸石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模式、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协同利用机制和管理方式,持续提高固废综合利用水平。狠抓园区污水治理攻坚,完善园区、城市、乡镇污水处理和管网设施,积极推行污水处理厂、管网与河湖水体联动“厂—网—河(湖)”一体化、专业化运行维护,强化地下水污染防治,巩固提升国家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成果。狠抓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改造攻坚,推进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煤炭等重点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和节能减排改造,从源头降低能耗、物耗,削减废气、废水及固废产生。狠抓臭氧治理攻坚,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狠抓碳汇交易攻坚,着力提升碳汇能力,推进碳汇交易。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提高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能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严格环保执法,从严查处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动真碰硬抓好中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等反馈问题整改。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提升突发环境问题预判、决策、指挥、处置和报告的综合能力。

18. 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科学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深化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深入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和绿色经济倍增计划,大力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创建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培育绿色企业。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康养、度假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大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加快页岩气、煤层气、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构建“煤、电、焦、气、化、材、热、纺”循环经济产业链。贯彻落实省碳达峰工作部署,科学制定和实施碳达峰工作方案。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创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实现机制,推动排污权、碳排放权等市场化交易。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扩大绿色产品消费,倡导绿色出行,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六、千方百计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

19.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坚持共同富裕方向,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易地搬迁群众、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确保贫困劳动力就业。加大对灵活就业的支持力度,多元化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优化提升劳务就业大数据平台,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就业服务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行动,支持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健全创业扶持政策和激励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强化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实施根治欠薪专项行动。

20. 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教育作为管长远的大事抓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补短板、抓改革、强队伍、提质量四大攻坚行动,力争教育现代化水平进入全省前列。推动教育评价改革,优化调整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水平。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构建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布局网络。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公办强校计划,整体提升区域内城乡间、校际间办学质量和水平。实施高中教育提质计划,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探索多元办学模式,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实施中职“强基”、高职“双高”工程。大力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层次,支持六盘水师范学院加快建设区域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支持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打造区域特色院校。办好特殊教育、民族地区教育、继续教育和老年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推动实施“强师工程”,加强对学生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品德引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1. 全面推进健康六盘水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实施医疗卫生三年提质行动,深入推进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八大工程”,为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方便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市、县疾控中心服务能力,深化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试点城市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设一批省级重点专科,科学布局一批区域特色专科医院,加快建设省级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大力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创建一批达到二级及以上医院水平的社区医院。创新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广泛普及健康知识,推广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加快发展健康医药产业,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支持苗药、彝药等民族药和地方特色医药发展。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改扩建一批城乡养老机构,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打造一批健康养老知名品牌和示范基地。

2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用好六盘水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基地,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拓展建立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培训和理论研究基地,健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做好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凝聚高质量发展精神力量。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传承发展刺绣、蜡染、农民画等民族传统文化。用好民族文化文创产品公共交易平台,推动民族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去。

七、更大力度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系统观念和底线思维,把安全发展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系统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

23. 守好安全生产底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和综合治理。坚持用系统思维抓安全生产,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管理制度体系、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把煤矿安全放在安全生产整治首位,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大排查,大力提升煤矿安全科技监管水平,严格管控高风险煤矿,加强正常生产煤矿现场管理,落实停产停建煤矿安全管理责任,坚决遏制和防范煤矿重特大事故发生。持续抓好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地质灾害、危化品、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安全风险集中整治攻坚,统筹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

24. 持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国家安全工作机制和能力建设,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及时有效处置舆情风险。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建设,强化市县协同、政银企联动,常态化开展金融风险监测,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经济金融风险的底线。严格落实债务管理“七严禁”“八个一批”等系列化债措施,优化政府投资管理,盘活各级各类存量资产,多渠道化解债务存量,坚决遏制债务增量,稳步降低债务率。加快推进综合性应急救援和物资储备基地、应急管理综合指挥信息化建设,健全市县乡村地质灾害、自然灾害等四级灾害应急救助体系,有效提升应急应战协同保障能力。维护能源安全。围绕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问题。落实和完善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举措,加快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有效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

25. 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深入推进“八五”普法,积极推进民法典实施。健全完善地方立法体制机制,建设市域法律规范体系。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推动法治六盘水、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综合行政执法联动协调机制和行政执法、国家监察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执法司法领域监督制约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强数字化、智能化执法和司法办案平台建设。

26. 大力推进平安六盘水建设。巩固提升全国扫黑除恶重点培育市创建成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铁腕重拳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深入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落实“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突出违法犯罪打击整治长效机制,健全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乱点整治,加强命案防控治理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信访维稳联动机制,提高社会多元治理水平。

八、坚持不懈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着力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更多解决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为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7. 发挥好改革的先导和突破作用。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市场导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突破。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市属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加快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实体化转型。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市中心城区、盘州城区、六枝城区城市流通服务功能。持续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园区增量配电网建设,探索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发电参与市场化交易机制,大工业用电实现电力直接交易,形成地方电价优势。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和“零基”预算改革。强化银政企合作,建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长效机制。

28. 推动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注重以市场换投资、产品换消费、资源换产业,更好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质量融入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主动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加强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的交流协作。立足中山市、面向珠三角,深化“东部企业+六盘水资源”“东部市场+六盘水产品”“东部总部+六盘水基地”“东部研发+六盘水制造”等合作模式,配套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强与周边区域城市协同发展,努力推进贵阳—六盘水通关一体化试点工作,推进毕水兴经济带协同发展。积极参与酒博会、绿博会、数博会等重大国际开放活动,继续办好“妥乐论坛”并推动上升到省级层面,积极争取承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六盘水分论坛、国际数博会六盘水分论坛等重大开放活动。

29. 深入开展产业大招商。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开放发展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资源、市场、运输、劳动力等优势,提升招商引资综合成效。着力优化招商机制,突出领导招商、驻点招商、央企招商,实施“链长制”“专班制”招商机制和项目落地联动机制,强化招商考核保障。编制完善“两图两库两池”,在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上加快突破,实现累计新增产业到位资金与前三年同比翻番。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大提升行动,积极做好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工作,聚力打造服务和效率高于周边、成本和负担低于周边的营商环境,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九、毫不动摇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更高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着力把全市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

30. 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增强政治意识、把准政治方向,把对党忠诚融入血脉,坚决同违背党的初心和使命、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把忠诚核心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最大特色、最大亮点,充分挖掘用好六盘水独特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从“盘县会议”红色革命精神和“三线”创业奉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扎实开展“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政治能力,更好担负时代使命。积极参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提升一批红色文化党性教育基地。

31.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干部素质培育、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正向激励五大体系。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加强和改进干部政治素质考察。组织好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严明换届纪律,确保风清气正。抓好干部选拔培育和梯队建设,坚持在“四新”“四化”一线考察干部,向“四新”“四化”前线配强干部。大力发现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政治培养和专业训练,注重把干部放到一线去磨砺,提升干部驾驭风险挑战的能力。

32. 夯实基层堡垒。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大力实施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加强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持续深化拓展“五联五共”党建联建机制。抓好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深化村干部专职化管理,完善城乡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立健全村(社区)后备干部培养选拔长效机制。强化村级保障政策落实,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开展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机制,持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改进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33. 推进人才大汇聚。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坚持线上招引与线下招引、普遍招贤与重点关注、市内培育与市外引进、提升数量和注重质量、全面统筹与突出重点、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用好存量与做大增量“七个并重”,统筹抓好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企业家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构建“外出引才、市场招才、中介荐才、网上揽才”四位一体招才引智体系。创新柔性引才方式,建立高端人才、特殊人才“一事一议”机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聚焦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人才需求,优化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借力贵州人才博览会、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等平台,实施好产业重点和团队引进“123”计划。采取“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课题”等方式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人才。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34. 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加快构建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四责协同”的共同体,常态化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紧跟“四新”“四化”决策部署,持续加大对项目资金密集部门、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工程建设等领域反腐力度。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探索防范腐败低龄化问题制度机制,持续深化领导干部利用茅台酒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不断净化政治生态。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扎实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严守清正廉洁底线。深入贯彻“三个区分开来”,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激励全市干部把全部心血、智慧和力量倾注到推动高质量发展中。

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高质量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在六盘水落地落实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层层压实责任、抓实工作重点、提升工作水平,确保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在本地区、本部门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35. 压实工作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抓落实的重中之重,建立完善跟踪落实机制,健全抓落实的任务链责任链,结合实际细化工作举措,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具体化、清单化、项目化推进,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36. 精心研究谋划。各级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党史学习教育,聚焦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把加强顶层设计与坚持问计于民结合起来,精心制定一批配套政策,谋划一批具体项目,以更高标准、更实措施推动各项工作。

37. 突出政治监督。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市县巡察工作的基本内容、第一内容,分专题、分部门、分领域组织开展专项监督,督促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一体落实,防止“层层落实”变“层层落空”。

38. 加强督查考核。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情况持续开展督查检查,经常性开展“回头看”,严格跟踪问效。充分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定期通报贯彻落实情况,将贯彻落实情况纳入领导干部个人工作实绩,作为评优评绩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四新”抓“四化”,一门心思抓高质量发展,奋力在新征程上书写六盘水新的优异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English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
智能问答 常见问题 无障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