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天下

您现在的位置:彩天下 »  热点专题 » 党史学习教育 » 先进典型
那一盏深夜还在点亮的灯!——记全市优秀共产党员、六枝特区牂牁镇党委书记王涛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记者 钟淑珺 晏华超 黄雅璐

“我来自农村,翻过大山的背后,就是我的老家。为这片土地做点什么,是我应该的!”站在九层山下,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牂牁镇党委书记王涛深情地说。

6年前,正值脱贫攻坚战最繁重、最关键的攻坚期,他来到牂牁镇工作。一张朴实的笑脸、一副敦实的外表、一颗坚定执着的心,做起事来干劲十足,6年来,他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情沟通百姓、用智慧谋划发展,在牂牁江畔,用心血和汗水,写下一个党员的初心使命。

擦亮牂牁旅游品牌

奇山秀水、文化神秘的牂牁江景区,2013年被列为贵州省重点打造的100个景区之一。牂牁镇正位于碧波荡漾的牂牁江畔,所辖区域正是牂牁江景区的核心区。

如何擦亮这张旅游“名片”,助力脱贫攻坚?2015年6月,初到牂牁镇任镇长的王涛有了打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景区建设与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融合在一起,切实改善全镇人居环境。”

当时,乱丢垃圾现象严重,环境卫生较差。“保洁员就是负责打扫卫生的,我不丢垃圾他们干什么,有垃圾他们自会来清扫。”村民们对环境保护不以为然。

打好环境治理“牌”,壮大全域旅游实力。王涛带着相关人员走村串寨,做工作、查问题、找对策,积极引导村民,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起,全力打造“天蓝水绿”大环境。

除了思想上的引导,还有具体的保洁行动,要求保洁员及时打扫、清运,并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很短的时间内,牂牁镇修建了生活垃圾转运站,全镇生活垃圾收运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污水处理设施不断得到完善,牂牁江湖面水质达标率达到Ⅱ类以上。同时,种植绿色植物,改善郎毛公路沿线、牂牁湖沿岸风光,整治环境,相继种起了香蕉、楠竹、慈竹等,牂牁镇的生态环境正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随着环境的不断改善、旅游业态的不断丰富,牂牁江景区受到来自各方的关注。2017年11月,六盘水市第四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就在牂牁镇举行。近年来,国际滑翔伞比赛、全国大学生微拍大赛、中国摩托艇联赛牂牁江大奖赛等重大活动频频在牂牁举行。

牂牁镇西陵村保洁员吴光翠笑着说:“环境变好了,名气也大了,外面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

在每年的“五一”“端午”等小长假,牂牁镇的宾馆、酒店更是一房难求。

如今,牂牁江已纳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

搬出穷窝天地宽

石旮旯里刨食、悬崖边上居住、生存环境恶劣。这是牂牁镇最偏远、贫困程度最深的村——沈家村的生动写照。

从镇政府到沈家村播崴、周家、翻坎、文献等村民组,最近的组走一个来回最少也要4个小时以上。王涛带领扶贫工作队头顶三十七、八度的烈日,手脚并用,攀爬笔直陡峭只容一人可过的“梯子崖”,做动员工作。

“我住在这里还能种点地,多少有点收入,搬出去了我靠什么生活?”“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人都不认识,不方便串门。”……宣传动员村民搬迁的第一天,王涛碰到村民提出的一连串问题。

“沈家村要脱贫,搬迁是唯一出路,就是背,我们也要把老百姓背下山来!”王涛暗暗发誓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从2016年下半年起,王涛带着镇村干部集中力量对沈家村进行走村入户动员搬迁。

村干部们带上手电筒、压缩饼干、矿泉水等必要的物资,以入户访、小组会、灯下会、院坝会等方式宣讲移民搬迁政策,耐心疏导、反复动员……一场接着一场,一晚接着一晚,不厌其烦。

“你们住的地方石头多、土地少,交通不便,吃水也成问题。”“现在国家政策好,在城里修好了房子,搬进去就能入住,有劳动力的还安排就业。”

……

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说到口干舌燥、喉咙沙哑。

村民李星海最是典型,他担心搬下山后无地种、无活干,害怕生活无着落,坚决反对搬迁,甚至见到动员的干部,抬脚就走,根本不会见。最终,在面对镇村干部10多次的摆事实、讲道理,在真实地看到搬迁小区的高楼和房屋,看到搬迁户的真实生活后,李星海终于打消了“不愿搬”的顾虑,搬到聚福新宛小区,过上了城里的生活。

“电视、冰箱等样样都有,上下楼有电梯坐,楼下小区有锻炼身体、下棋的地方。”同样从沈家村搬迁到六枝特区聚福新宛的住户王金林说开心地说,没有王书记他们的耐心劝导,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2017年至2018年,牂牁镇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共计145户691人,涉及8个行政村,旧房全部拆除并实现复垦复绿。

发展产业富百姓

脱贫攻坚,发展产业是关键,没有产业作支撑,脱贫致富就是空谈。

“依托牂牁江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耕地实际情况,发展旅游业和精品水果种植,以旅带农、以农促旅,推动‘农旅一体化’发展。”王涛很快有了产业发展的思路。

一次走访中,王涛发现扁朝村有一棵芒果树长势良好、果子挂满枝头。“可能这就是牂牁的未来了!”王涛欣喜不已。

他立即带领相关人员到广西白色、海南三亚、贵州兴义等地考察学习,最终确定了利用牂牁特殊的“小海南”气候——高热的温度、充足的光照条件,发展热带精品水果。

“就算丢荒喂老蛇,也不流转土地种果树!”但兴致勃勃的开动,面对的是村民的不理解、不支持。

只要是真心为了老百姓,怎么不理解都要努力,怎么难都要做!

为此,王涛带领镇村干部职工,挨家挨户动员引导村民。同时,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多渠道引进龙头企业,努力融资合作建设产业项目。终于,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2016年试种百香果、芒果,2017年试种沃柑……均获得空前成功,现在牂牁镇的百香果、芒果、沃柑名声响彻凉都、响彻贵州,走向省外。目前,全镇已实现精品水果产业全覆盖。

而产业的欣欣发展,最喜悦的还是农民。“土地流转有流转费,在基地务工又有收入,一年有12000元以上收入。”西陵村村民罗孝兵说,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不用外出打工了。2019年,全镇建档立卡1246户5439人(其中109户516人已经搬迁到塔山社区牂牁大道)全部如期脱贫,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截至今年7月,全镇已建成7个千亩以上连片农业产业基地27100亩,其中:以百香果、沃柑、芒果为主的特色精品水果11600亩,以花椒、红香椿、砂仁为主的特色经济作物15500亩……

6年来,镇里最忙碌的人就是王涛,白天带队走访调研,晚上组织开会研讨,别人开会走了,他还要挤出时间谋思路想办法。

“深夜只要抬头看镇政府办公室,不管是春夏秋冬、酷暑严寒,最后一个熄灯的办公室,一定是王书记的。”牂牁镇干部职工说。他的办公室就像镇里的“灯塔”一样,照亮大家,也引领大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English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
智能问答 常见问题 无障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