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天下

您现在的位置:彩天下 »  热点专题 » 六稳六保 » 聚焦六稳六保
让“沉睡”的资产“活”起来——金盆乡天生桥村整合马路市场促易扶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小记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大伯,这个背篓多少钱?”

“老熟人,60块!”

“能不能少点?”

“都是亲戚,给50块就行!”

眼前的这一幕,是在天生桥易地扶贫搬迁点市场,来自钟山区南开乡九龙村的商户吉勇德和金盆乡天生桥村村民刘女士正在交易时的对话。

天生桥村的村民还清晰地记得,在此之前,该市场位于干河小学的公路上,是名副其实的马路市场,占道经营、摊位杂乱、管理无序,安全隐患、噪声污染等问题突出。

然而,距马路市场300米外的天生桥易扶搬迁点的50多个门面,却常年闲置。

如何破解难题?金盆乡党委政府和天生桥村支“两委”多方走访调研后,下定决心抓重点、破难点、解痛点,将天生桥村马路市场搬至易扶搬迁点,让“沉睡”的资产变身增收“活水”,让越来越多的村民从中受益。

让“政府引导”变成“市场运作”

按照“政府搭台、商家唱戏”的思路,金盆乡党委政府制定盘活方案、成立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班,谋划先行、调研先行、宣传先行,实现了马路市场一次性成功搬迁。

“遇到群众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我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获得了群众的认可。”金盆乡党委委员、副乡长颜修俊说。

“搬了,我们的生意肯定受影响,又不方便。”一直在老集贸市场经营的商户王爱,刚开始也对搬迁持反对意见。但在开市第一天,看到新集市的热闹场景,王爱改变了看法,“感觉比那边好,更宽敞,也整齐些,特别感谢政府!”

和王爱一样,为了抢到合适的摊位,专卖厨具的天生桥村商户李景明也起了个大早,不到12点钟便卖了500多元,他笑得合不拢嘴,“这个地方比老街好多了。”

为了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带动”,金盆乡党委、政府在市场规律与群众需求中寻找融合点,对易扶点52个门面逐个清理维修、出台优惠政策、合理划分摊位……形成了以服装、餐饮、农特产品三大业态为主的农贸市场。

让“冷资源”变成“热资产”

在天生桥易地扶贫搬迁点,村委会发出门面摊位出租公告当天,278个商户到村登记,签订租赁合同126份。52个门面、74个摊位被一抢而空。

专做苗族刺绣缝纫机生意的王天才,瞅准时机把店铺直接搬到了易扶搬迁点,每年节约租金3000多元,生意越做越红火。

“以前摆地摊,现在把缝纫机卖到了周边的乡镇,一年能赚20多万元。”曾经支持王天才白手起家的陈华江,每周三的赶集天都要到天生桥村去考察市场、听取老客户的意见建议、随时掌握市场行情。

同样,常年来这里做生意的毕节市赫章县松林坡乡的李江,对马路市场的搬迁也十分满意:“不仅有停车位,还比以前安全,销售也一点不受影响。”

为丰富业态,村委会在集贸市场增设了牛马交易、小家电等业态种类,年市场交易额预计比原马路市场增加480余万元,同比增长60%以上。同时,划出免费摊位50个提供给搬迁群众自主经营,开发保洁、保安、协管等10余个岗位,促进搬迁群众就近就业。

让“脏乱差”变成“洁美净”

长期以来,干河小学、大寨幼儿园的1000余名师生及广大家长对天生桥的马路市场首先想到的是“脏乱差”:赶集天成堆的垃圾无人清理、客货车辆交通阻塞……

“下雨天,行人无处落脚,学生脚上全是泥;晴天,车辆过后和风吹后灰尘满天飞。”搬迁马路市场成为附近居民一直期盼的愿望。

“马路市场搬迁后,实现了校园与市场隔离、与危险隔离,解决了市场包围校园状况,破解了学生接送不便困境,缓解了天生桥公路交通拥堵问题,改变了老街脏乱现象。”天生桥村的群众对市场的搬迁赞不绝口,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

“市场的搬迁,不仅盘活了闲置的资源,也树立起了榜样。”天生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勇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将带领村支‘两委’大力挖掘并盘活天生桥村的闲置资源,努力让老百姓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与此同时,金盆乡党委、政府坚持疏堵结合,发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作用,在人力、物力等方面明确相应的优惠措施,汇聚各方扶持合力,实现了资产、资源、资金利用率最大化,让搬迁群众获得了满满的归属感、幸福感。丁 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English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
智能问答 常见问题 无障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