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天下

彩天下 » 热点专题 » 两会专题 » 2019年两会 » 报告文件

六盘水市2018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与2019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日期:2019-01-13 00:40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一、2018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重要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三大攻坚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底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增长,质量不断提升,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财政运行及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较好地完成了市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一般公共预算。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73亿元,为预算的96.44%,为调整预算的100.09%,同比增长(以下简称增长)2.24%。非税收入占比为23.54%,较上年下降1.24个百分点。省下达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补助171.1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110.28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亿元、调入资金6.42亿元,上年结转收入3.15亿元,收入共计438.68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8.47亿元,增长8.96%;上解省级支出6.08亿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1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支出111.64亿元,支出共计437.8亿元。收支相抵,结余结转0.88亿元在2019年安排使用。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72亿元,为预算的113.74%,为调整预算的100.84%,增长20.56%。省下达转移支付补助23.64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50.3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25亿元、调入资金5.61亿元、县级上解收入0.45亿元,上年结转收入1.25亿元,收入共计114.22亿元。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27亿元,增长5.25%;上解省级支出1.15亿元、市对下级补助支出14.07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支出50.83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1亿元,支出共计113.43亿元。收支相抵,结余结转0.8亿元在2019年安排使用。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49.38亿元,下降2.98%;省下达转移支付补助2.8亿元、上年结转收入3.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3.3亿元,收入共计58.88亿元。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47.84亿元,下降2.97%;调出资金4.9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出3.3亿元,支出共计56.06亿元。收支相抵,结余结转2.82亿元在2019年安排使用。

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1.31亿元,为预算的89.98%,为调整预算的118.18%,增长8.85%,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加,省下达转移支付补助0.94亿元,上年结转收入2.1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0.18亿元,收入共计14.57亿元。市级政府性基金支出8.66亿元,调出资金4.6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出0.18亿元,支出共计13.48亿元。收支相抵,结余结转1.09亿元在2019年安排使用。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及市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0.36亿元,为预算的149.37%,为调整预算的99.5%;省下达转移支付补助3.58亿元,收入共计3.94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3.93亿元,结余0.01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8.4亿元,为预算的123%。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7.8亿元,为预算的113%。收支执行数较大主要是水矿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4户企业医疗保险下划市级管理。当年结余10.6亿元,滚存结余70.8亿元。其中:市级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2.1亿元,支出50.8亿元,当年结余11.3亿元,滚存结余62.8亿元。

(五)其他事项。1、政府债务情况。2018年,省下达全市政府债务限额577.2亿元,其中市级政府债务限额207.98亿元,全市及市级政府债务余额均控制在省下达限额内。全市获得省转贷政府债券资金113.58亿元(其中市级50.3亿元),主要用于置换政府存量债务。

2、转移支付情况。2018年,全市获得上级补助收入177.48亿元,增长12.66%。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71.52亿元,增长2%;专项转移支付资金91.25亿元,增长17.3%;返还性收入8.33亿元,与上年持平;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补助2.8亿元,增长117.0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补助3.58亿元。市级获得上级补助收入28.15亿元,增长24.17%,主要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转移支付收入增加3.58亿元。

二、落实市人大决议情况

2018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市人大决议要求,严格执行《预算法》各项规定,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预算管理,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二)建立预警机制,强化风险管控,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三)强化资金整合,助力脱贫攻坚,多措并举助推乡村振兴。

(四)拓宽保障范围,加大统筹力度,大力促进民生领域发展。

(五)着力探索试点,突出资金绩效,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六)扎牢监管笼子,突出检查重点,切实保障财政资金安全。

三、2019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

2019年,全市经济发展呈现民生改善、质量提升、总体平稳态势,但影响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因素依然较多,刚性支出需求不断增加,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大、形势严峻。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加力提效的财政政策,充分考虑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等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按照实事求是原则安排收入预算;按照勤俭节约、突出绩效理念安排支出预算,进一步树立过苦日子的思想,扎实做好2019年财政及预算工作。

(一)一般公共预算。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增长1%,预期目标143亿元。其中:市级预期增长2%,预期目标32.35亿元。

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35亿元,省下达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补助24.1亿元,省转贷一般债券收入6.52亿元,上年结转收入0.8亿元,调入资金5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1亿元,下级上解收入1.33亿元,收入共计70.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53亿元(其中上级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安排支出14.68亿元),上解上级支出0.96亿元,补助下级支出5.19亿元,一般债务还本支出6.52亿元,支出共计70.2亿元。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预期收入51.66亿元,增长4.62%,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加。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1.66亿元。

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3.62亿元,增长20.43%,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加,省下达转移支付补助0.1亿元,上年结转收入1.09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0.28亿元,收入共计15.09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9.42亿元,增长8.83%,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增加。政府性基金补助支出0.1亿元,调出资金5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0.28亿元,支出共计14.8亿元。预计结转0.29亿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及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预期收支均为1.84亿元(本级收支0.5亿元,上级补助收支1.34亿元),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预期收入92亿元,增长27.9%;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3.1亿元,增长20.8%。收支增幅较大主要是水矿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4户企业医疗保险下划市级管理。当年结余8.9亿元,滚存结余79.7亿元。其中:市级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2亿元,支出54.3亿元,当年结余7.7亿元,滚存结余70.6亿元。

四、2019年重点工作

(一)继续加强财源建设,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进一步加大特色农业产业投入力度,加快一县一业及基金扶持项目实施,充分发挥基金项目对产业脱贫的关键作用,有效解决贫困户致富难题。支持实施煤炭工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着力提升煤炭产能,做强支柱产业。加大民营企业扶持力度,财政资金投入继续向民营企业倾斜,引导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支持纺织、农产品加工、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旅游装备、现代物流、物联网等七大产业板块发展,打造上下游联动的全产业链条,助推产业升级,培植新兴财源,努力做大财政收入蛋糕

(二)继续提升发展质量,切实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紧紧围绕市委决策部署,着力生财、聚财、用财、管财,坚决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税收收入和可用财力两个比重,把涵养税源作为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重点保障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投入。坚持促发展与惠民生相结合,兜好民生底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三)继续加强绩效管理,着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严格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树立绩效理念和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责任意识,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质量,加大部门预算项目评审、目标编制、执行监控、绩效自评力度,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力争3年内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四)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探索开展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标准定额改革,逐步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坚持以深化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为抓手,加快构建现代财政管理制度。大力推进综合预算管理,加大三本预算统筹力度。贯彻落实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按照机构改革进程,做好经费保障工作。

(五)继续加强债务管理,大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构建管理规范、风险可控的政府债务管理工作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和预算管理,建立全市隐性债务风险应急资金池,妥善应对政府性债务风险。按照5-10年内化解隐性债务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完善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方案,采取预算安排、盘活资源资产、PPP模式转化、平台公司转型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偿还债务,防范债务风险。

(六)继续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严格执行市人代会批准的预算,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从严控制追加预算。按照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督、谁履行第一责任人和市、县、乡分级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财政资金安全监管责任。继续做好扶贫专项资金、财政存量资金及往来款检查工作,推进预决算及三公经费信息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推进财政内控体系建设,规范财政工作运行,促进财税干部依法行政、廉洁自律,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强化大数据管理思维,做好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及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实现财政业务闭环管理,做到全过程留痕、责任可追溯,实时监控预算执行。(本报记者 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English 政务微博 政务微信
智能问答 常见问题 无障碍 关闭